中外專家百年再議“中國奧杜威峽谷”泥河灣科學發(fā)現(xiàn)

時間:2024年08月22日    熱線:0311-85290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張家口8月21日電 (記者 陳林)享有“東方人類的故鄉(xiāng)”和“中國的奧杜威峽谷”之譽的泥河灣遺址,地質考察考古發(fā)掘已歷經(jīng)百年。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為何會助推東西方文化交流,21日在泥河灣遺址所在地河北省陽原縣舉行的“泥河灣科學發(fā)現(xiàn)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給出了答案。

  泥河灣是陽原縣東部一個小山村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付巧妹說,1924年,法國博物學家桑志華等學者到泥河灣考察古生物化石,美國地質學家巴爾博發(fā)表有關泥河灣盆地的首篇學術文章,將泥河灣村附近的河湖相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開啟了泥河灣盆地的科考歷史,自此“泥河灣層”“泥河灣動物群”被國際學術界知曉和重視。

  “泥河灣前期的科研工作由西方學者主導,后期的研究工作由中國學者完成!迸f石器考古學家、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謝飛說,1921年,泥河灣村天主教堂的法國神父文森特在泥河灣附近地層中尋找到一批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1924年,巴爾博前來考察,發(fā)表文章將村附近的河湖相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泥河灣首次具有了科學的含義。

  謝飛說,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務院批準的第一項涉外合作考古項目就在泥河灣。即1991年至1992年泥河灣東谷坨遺址的中美合作研究。1996年,中美泥河灣聯(lián)合考古隊發(fā)掘了泥河灣飛梁遺址。這些合作所取得的成績,對中國舊石器考古影響不可估量。

  據(jù)了解,中美學者廣泛對話交流,引進了國際上流行的舊石器考古發(fā)掘、記錄、研究方法,發(fā)掘記錄方法改進、完善,并逐步形成統(tǒng)一標準,并在后來的發(fā)掘中廣泛應用。

  謝飛說,通過在泥河灣的親身經(jīng)歷,美國學者承認了泥河灣舊石器考古的研究成果,尤其認可了早更新世的舊石器遺址及其年代。同時中國學者系統(tǒng)地掌握了科學的田野發(fā)掘技術和實驗分析方法,在舊石器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上基本實現(xiàn)了與世界接軌。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資料顯示,100年來,數(shù)輩中外地質、考古學者對泥河灣遺址開展了持續(xù)不斷的科研探索,基本構建起東亞地區(qū)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是東亞地區(qū)古人類演化文化序列最完整的地區(qū)。

  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看來,泥河灣盆地是東亞最早的人類駐足地之一,是東方人類演化的搖籃,是非洲之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最豐富、體系最完整的地區(qū)!斑@里的第四紀河湖相和黃土地層埋藏著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晚期基本完整的文化序列,保存著大量與古人類生存關系密切的哺乳動物化石,記錄著二百萬年間華北氣候與環(huán)境變遷的歷史!

  已是第5次走進泥河灣的英國?巳卮髮W教授Robin Dennell說,泥河灣盆地保留了至今近180萬年至1萬年,甚至幾千年間完整的考古記錄,記錄了人們在這里生活、生存情況,這是世界范圍內少有的幾個地區(qū)之一,“需要幾代人終其一生去研究”,“非常幸運,能夠參與這項工作的研究”。

  記者從此次會議獲悉,河北有關部門正在努力推進泥河灣遺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申報工作。(完)

編輯:【梁周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